1898年1月12日中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俞建章出生(2025-1-12已更新)

任务文章(作)   2025-01-12 02:09:03
中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俞建章出生俞建章  1898年1月12日,中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俞建章(1898~1980)出生。  俞建章,1899年1月12日出生于安徽省和县。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杰出校友。对晚古生代地层及四射珊瑚化石研究建树尤多。提出中国下石炭统珊瑚的四个化石带,奠定了中国早石炭世生物地层学之基础。建立了中珊瑚目,为从古生代四射珊瑚到中生代六射珊瑚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在中国最早研究了异珊瑚化石,主撰的《石炭二叠纪珊瑚》是总结性经典。长期从事地质教育,培养了几代地质人才。  1924年俞建章毕业于北京大学,经他老师孙云铸介绍受聘于河南开封中州大学,担任助教工作。1928年经他的老师李四光介绍进入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得到美籍地质学家A.W.葛利普(Grabau)的指导。他参加了湖北南漳、荆门等地的煤田地质调查工作,于1929年与舒文博共同发表了《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荆门钟祥京山地质矿产》一文。之后,他与葛利普、黄汲清、尹赞勋、计荣森等一道,整理中国著名地质学先驱丁文江组织的西南地质考察所收集的大量地质资料工作。在不到5年时间里,就在珊瑚化石的研究领域取得成果。特别是对中国下石炭统珊瑚化石研究方面,建立了中国下石炭统的四个珊瑚带,首次与西欧作了对比,为中国早石炭世地层和珊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他这一成果,获得1933年度中国地质学界设立的赵亚曾奖金,并被派往英国留学深造。  在英国,俞建章带着在中国华南各地收集的下石炭统珊瑚材料在布里斯托尔(Bristol)大学的S.史密斯(Smith)指导下,勤奋学习,决心在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更深的研究领域前进。他在研究中国湖南的珊瑚标本时,发现泡沫内沟珊瑚属的隔壁生长与一般的皱纹珊瑚不同,于是一个疑问在他脑海里出现,怎么在对隔壁与对侧隔壁之间会生长有后生的一级隔壁呢?他敏锐地感到,这可能预兆着一个新的珊瑚类型的存在。当时由于材料不足,只能暂时存疑。  1936年,俞建章完成了博士论文《中国南部丰宁系珊瑚》后返回中国,在南京中央大学任兼职教授。抗日战争爆发,他随地质研究所去重庆,兼任重庆大学地质系教授,把主要精力开始投到地质教育事业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地质研究所迁回南京,他也随所回到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俞建章积极参加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中的各项重大地质工作。1950年他到东北北部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工作,1951年他参加考察嫩江水库莫屯水坝地基的地质工作。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他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态度严谨,致力创新。随着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他搜集了遍布中国各地的下石炭统珊瑚化石材料,补充了过去研究资料的局限性,并重新对泡沫内沟珊瑚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和个体发生的研究,证实了他在30年代所产生的疑问,即该属的新生隔壁可以发生在6个区域内,在对隔壁与对侧隔壁之间也可以发生后生的一级隔壁,这与皱纹珊瑚的隔壁发生规律不同,而颇似中生代六射珊瑚早期阶段的特点,为研究古生代皱纹珊瑚演变为中生代六射珊瑚提供了重要线索。另外,他也着手研究中国青海、新疆的石炭纪珊瑚材料,以实现他在以前所渴望的研究课题。他通过与新疆地质矿产局合作,在新疆东部地区开展生物地层的研究工作,对石炭纪地层和珊瑚做了全面、系统的工作,采集了大量标本。  研究工作刚刚开始,由于『文化大革命』而中断。这期间他虽倍受迫害,下放农村,但仍然不忘这项研究工作。当他从农村回来后,已年过古稀,却立即向学校提出恢复该课题的研究要求,执意要实现他的夙愿——为开发边疆做贡献。从此,他和助手们经过3年的艰苦工作,对中国新疆东部的下石炭统做了详细的划分与对比,弄清了珊瑚群的面貌,发现了大量的异珊瑚类,为中国填补了对这个门类的研究空白。  俞建章对珊瑚的研究有5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早在60年代,他想对珊瑚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供后人引用。但这个想法直到1978年才予实现。他带着病,手执拐杖,致力于撰写一部石炭纪和二叠纪的珊瑚专着。  俞建章常把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相类比,欣赏宋代诗人姜白石的格言:『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正是这样,他在自己研究领域内有所创新,而对自己研究所得又从不止步。他对中国下石炭统珊瑚的研究,在30年代就已有建树,但并不满足。他经常说由于当时野外工作条件困难,有时生命也得不到保证,所研究材料对地域广阔的中国只是一个小局部,希望能有机会再补充中国西北、东北各地材料,力求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对野外地质工作更有指导意义。  俞建章在研究工作中做到精细观察,严谨论证。在学术上能有成就是建立在对客观地质现象的精细观察、思索和随之而来的严谨论证上。他研究的每块化石标本,很少轻易发表结论性意见,总是反复多次观察、综合分析后才予定论。特别是对新属、新种的建立更为慎重,除了要有足够材料外,还注意水平和垂直的分布状况。当遇到个别特殊类型的标本,也不轻易命新名,待以后发现有更多材料时再作进一步研究。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