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年预言,王永炎院士真的通过五运六气预测出疫情了吗?
原创 烧饼歌(作) 图已处理(译)2019年6月27日王永炎院士发言,通过五运六气预测出2020年将有大事发生。
原话是这样说的:“要观天地之象,观万物生灵之象,观疾病健康之象,所以今年大江以南,暴雨成灾,厥阴风木司天已经描述了太虚元象,上半年是比较和缓的, 下半年特别是在冬至前后,也就是连续到明年的春季,要有温疫发生。”
乍看起来,确实精准的吓人。因为武汉流感疫情爆发对应的时间点正是这个时候。
(去年的冬至正好是12月22日,武汉疫情第一例病例2019年12月初,正式爆发2020年1月份)。于是这段视频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方面被许多封建迷信的从业人员当做了证明术数的合理性,另外一方面又许多科学界的人士开始对于这段视频进行批判,认为它本质上是在宣传封建迷信,根本不值得一提。
那么王永炎院士真的预测出了此次流感疫情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首先知道,五运六气是什么?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
运气学说中五运六气的对应关系,是指阴阳、五运(行)与六气的对应关系,主要见于《素问》的《四气调神大论》、《阴阳应象大论》及运气七篇大论等,其具体的对应关系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这是如何对应而来的呢?
地之五行为了与天之六气相配属,在五行之后又加上一个火,即木、火、土、金、水、火,以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相对应。即“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素问•天元纪大论》)天之六气(风、君火、相火、湿、燥、寒)配三阴三阳,是以气的多少分阴阳,即一阴指厥阴,二阴指少阴,三阴指太阴;一阳指少阳,二阳指阳明,三阳指太阳。
天干:金【庚辛】木【甲乙】水【壬癸】火【丙丁】土【戊己】,地支:寅卯【风】巳午【火】申酉【燥】亥子【寒】丑未【湿】辰戌【暑】。
觉得以上内容比较晦涩的,可以直接绕下来看。
凡是厥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沥。也就是说当厥风木司天之时,冬春之交,容易有瘟疫。而2019年正是厥阴司天之政,那么由此推断2019年的大寒节气到春季有瘟疫。
所以,可见王永炎院士在这里的论断是有一定的根据的,他所依据的经典就是《黄帝内经》,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来了,《黄帝内经》为什么会如此论断,或者说《黄帝内经》的论断就一定很准吗?End
我的回答是:有一定的准确率,但是准确率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黄帝内经》成书于先秦到战国这个时期,因此在《内经》中所谓的“中原”“南方”“北方”等客观性的地理位置随着中国版图的改变,因此也在发生着变化。如过去的“中原”地方仅仅指的是今天河南省一带,而南方则是湘楚一带。而今天中国的南方可不单单指的是这些地方。这也是为何在元朝时代会出现医学四大家的原因,因为元朝版图太大,各地的气候,温度差异太大,因此不能在固守古籍而应该去求理论的改变与创新。
2,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过去的许多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古代的瘟疫往往与饥荒,战争等联系在一起。因此,瘟疫从来都不是一个单方面的事,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要其中一个变量发生了变化,对疾病的发展都会出现偏差。
3,从实际的应验率来看,五运六气的应验率并不算高。因为按照内经的说法,诸如丑未年,卯酉年等都有瘟疫,如遇到牛羊,猪蛇年份都有很大程度有瘟疫。这样一来几乎隔几年就会有瘟疫,那么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一方面是因为古人本身的理解带有偏差性,另外一方面因为古代的医疗水平实在太落后了,稍微有点流感就会引起大规模的瘟疫。
所以综合以上几个原因来说,王永炎院士对于瘟疫的预测绝非信口开河,他是有着具体的依据,但问题是这种《黄帝内经》中的依据并不见得能够在今天的时代依然适用。对于病毒在古代的医学里,往往都将其看做是阴阳失调所致,可是在晚明时候,吴又可大胆革新理论,提出瘟疫是因为天地之间另外一种“戾气”所致,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一套温热病的论治方案,提高了疗效。并将这些经验,经过整理,著成《瘟疫论》一书,充实了关于中医传染病的理论。
因此,对于网上过分神话五运六气的风气的人,大多都是封建迷信从业者,以此来论证整个行业的合理性。其实,这大可不必。但是那些以此来批判王永炎老先生的人也多少说明他们对于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王永炎先生是著名的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来的校长,中央文馆馆员。他对于整个中医的教育和发展都做出了很突出的贡献。他这么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又不必过分神话古代的医学理论。
目前正是疫情的攻坚时期,应该尽量地兼听各方意见,放下各种中西医,东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意气之争。尽可能地去拯救更多人的生命才是最紧迫的任务。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一切尽量都求中道而行,不可偏执。
【本站原创文章,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19-2025 shaob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27661号-1